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高新税收优惠有困惑?锦囊在这里!


  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高新企业税收优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惑。对此,有关专家建议企业,应积极借鉴“过来人”的经验,及时解除困惑,高效利用享受税收优惠的节税资金,在做大做强的路上行稳致远。


大连高新区海外学子创业园内,汇集了许多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困惑1】

加大了研发,为何没能享优惠?


  尽管许多初创期的企业将主要精力和资金投入到了产品研发上,但是由于轻视相关税收政策的研究,没能享受国家关于高新企业优惠税率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


  洛基山是一家现代服务型文化产业推广机构,多年来坚持引进国际先进文化体系,创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为此,企业每年约投入400万元资金及大量的精力开展研发活动,按说能够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但遗憾的是,在2017年以前,洛基山一直没有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正因如此,去年遇到资金不足问题时,洛基山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基山)执行总裁董煜一度在考虑,是否应该接受融资。后来,大连市高新区税务机关及科技局获悉这一情况后,提醒洛基山按照规范的要求及时申请高新认定并获得通过。自此,洛基山开始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顺利渡过了资金难关。“也是在那时,我们才意识到,企业必须关注自身的税务管理,用好税收优惠。”董煜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许多企业将主要精力和资金投入到了产品研发上,但并没能享受国家关于高新企业优惠税率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究其原因,许多初创期和发展期的科技型企业,前期对税收优惠政策的把握还远远不够。


  北京明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施志群表示,通过高新企业资格认定对企业来说好处多多,但要拿到高新企业这一身份却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么“易如反掌”——企业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通过科技部门的评审。而现实中,许多企业往往由于前期准备不充分、对政策了解得不够,很难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进而很难享受高新技术企业15%的优惠税率。


  据施志群介绍,2018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已完成了大半。许多企业在认定评审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低级错误。例如,资质证明材料漏洞百出,企业提交的企业营业执照的名称与提交的知识产权证书、产学研协议、销售合同、发票等认定材料中的企业名称不一致,直接导致评审不被通过。不少企业提交的科研立项证明资料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资料差异过大。有的企业提交的科技成果转化证明材料过于简单,只有内部验收报告、客户反馈意见、产品照片,缺乏产品销售发票、检测报告等。还有的企业,在不同的成果转化、不同高新技术产品收入的证明材料后面,附同一份销售合同和发票。


  施志群表示,企业,特别是初创期的企业之所以不能享受高新企业税收优惠,虽然各自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但总体来看,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些企业对申请高新认定的前期准备工作重视不够。“管理层在思想上不重视,很多具体的工作就很难开展。”施志群说。


【困惑2】

通过了认定,后续管理怎么办?


  实践中,一些高新企业由于管理上的先入为主,片面地认为自己只要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就可以一劳永逸地享受税收优惠,对后续研发活动管理的重视度不够。


  毕马威中国税务合伙人杨彬在为企业提供服务过程中发现,许多企业尽管一直在研究开发,但对研发活动的整体规划及管理还不够。实践中,一些高新企业由于管理上的先入为主,片面地认为自己只要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就可以一劳永逸地享受15%的优惠税率及其他相关的税收优惠,对后续研发活动管理的重视度不够,造成税收政策适用失误。


  记者了解到,杨彬服务过的一些制造业企业客户,一直把重心放在产品的研发上。但实务中,制造业的生产常涉及许多工艺上的改进,而这往往容易被企业所忽略,没能体现在高新认定的申请材料中。对此,杨彬建议企业,把研发项目及相关费用归集管理,将线上“互联网+”和线下立项管理相结合,链条式、制度化地管理研发活动。


  相比之下,大连嘉禾工业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嘉禾)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大连嘉禾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致力于工业大气污染治理、节能环保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拥有多项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多次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省级和市级科技进步奖。2010年,大连嘉禾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并在后续的日常管理中,将相关要求考虑了进来,提前制定了发展方案,顺利通过了2013年和2016年的复核,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我们有信心,2019年的复核也能顺利通过。”大连嘉禾总经理李刚说。


  杨彬表示,高新企业通过认定后,能否吃透政策,把所有的税收优惠用足用好,考验着企业财务团队的智慧。对企业,尤其是孵化型、成长型的企业来说,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后,享受到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必然对其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当企业收入增加到一定高度时,后续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据了解,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的企业,还需每3年复审一次,同时,企业需要满足研发项目数量、科技成果转化数量要求,研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也要达到一定的要求。“企业如果忽略高新技术企业的条件,很有可能被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不仅要补税,而且还可能面临声誉受损。”杨彬说。


  对此,杨彬表示,持续创新并注意成果转化,是高新企业的生存之道。这不仅是为了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更是为了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施志群建议,企业应对研发项目进行合理的规划,在目前的认定条件下,为了体现企业研发活动的持续性,企业应尽可能保持每年不低于5项新开展的研发项目。同时,还应注意各项申报资料中对研发活动描述的一致性,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备案资料的表述应保持一致。


【困惑3】

研发的细节,能否告知税务局?


  不少企业总是错误地认为,应该与税务局保持一段距离,生怕税务局对企业信息了解太多了,会多收税。


  采访中的一个细节,让记者记忆深刻。


  大连有一家高新企业最新研发了一款新产品,性能好,也已经在市场中占有了一定的份额。但为了保护技术机密,这家企业放弃了注册这一产品的专利权。大连高新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耿超听说了这件事,赶紧向企业建议:这款产品可以办理知识产权贯标,既能保证企业的技术机密,也能充分享受知识产权带来的权益,还有利于今后长期保持高新身份,持续享受税收优惠。搞清楚个中原委,这家企业的负责人感慨地说:“保持税企密切沟通,用好纳税服务,对企业真的是百利而无一害啊!”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企业都知道了。记者了解到,企业研发的产品,究竟是一般性的工艺改进或产品改型所形成的产品,还是新研发出的产品,在实际判定中并没有很明确的界限。这种情况下,只有借助税务机关和科技部门的帮助,才能做出准确的判定,进而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但是在实践中,不少企业总是错误地认为,应该与税务局保持一段距离,即便在高新申请或高新保持过程中遇到税收难题,也不愿意及时与税务机关沟通,生怕税务局对企业信息了解太多了,会多收税。


  记者了解到,通过大连税务机关的广泛宣传和与高新企业的深入沟通,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变了观念。现在,为了降低税务风险,很多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遇到无法判定和理解不透彻的问题,都会积极与税务机关沟通,并在税务机关的帮助下,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解决。


  谈起这个,不少企业都有话要说。董煜告诉记者,现在,大连高新区内设立了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联盟(以下简称高企联盟),洛基山在加入了高企联盟后,不仅得到了税务机关和科技部门的帮助,而且成功对接了银行,让他们公司在轻资产、无抵押的情况下获得200万元的授信,联盟成员企业间还经常对接各自的发展需求,互相接洽,实现了资源平台的共享共赢。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行政部门间的合作,凸显了“1+1>2”的效应。


  近年来,大连高新区每年新增科技企业数量在2000家以上。为了解决企业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缺少发展规划、企业科技创新前期成本巨大、科技服务机构水平良莠不齐、对相关政策不了解等问题,2018年初,大连高新区税务局与高新区科技局合作,成立了高企联盟,企业、科技服务机构与行政部门相互合作,为企业提供业务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已经通过高新企业资格认定的企业,以及想要成为高新企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都能加入高企联盟,共享资源。仅半年时间,大连高新区高企联盟吸引了辖区内116家企业加入。


  基于服务高新企业的需要,近年来税务机关非常关注高新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情况,并推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纳税服务措施,包括实地走访调研、上门政策辅导、为想要进行高新企业资格认定的企业提供提前鉴定等。基于此,有关专家建议,高新企业应尽快转变观念,不要将自己置于税务、科技等政府部门的对立面,而是要与税务机关保持良好的沟通,借助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措施,有效解决自身的税务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做大做强的路上,越走越稳。



本报记者 覃韦英曌 郑国勇 通讯员 李静楠 孙伟萍

来源:中国税务报

责任编辑:于燕  (010)61930093


  更多


新税务机构成立后首个征期“大考”,纳税人打出高分

天真,有趣!近两万名青少年为你讲述身边的税收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